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政策前沿   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双十行动”优化人才服务开展柔性引才

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双十行动”优化人才服务开展柔性引才

发表于:2018-05-24 关注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石化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团队成功入选2017年“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获批省财政科研资金750万元。该团队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入选第三批国家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双十行动”优化人才服务开展柔性引才

  发布时间:2018-05-24 19:58:58

  越来越多顶尖人才和团队扎根惠州

  日前,惠州人才工作再传捷报。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石化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团队成功入选2017年“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获批省财政科研资金750万元。该团队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入选第三批国家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近年来,视人才为发展第一要素的惠州,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近年来,惠州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行动”,不断完善引才、育才体系,优化留才、用才环境,营造出了良好的人才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结缘惠州、扎根惠州。与此同时,惠州通过与院士合作设立工作站或研究机构等方式,创新实施柔性引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顶尖人才的短缺,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才政策

  每年投入10亿元“引育留用”人才

  要筑巢引凤,离不开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市在深化“人才双高计划”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人才双十行动”,延伸发展目标,提升政策内涵,通过实施人才工作的 “十大工程”,打造“十大品牌”,“引育留用”并重,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团队扎根惠州。

  根据“人才双十行动”的部署,我市每年用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将达10亿元,约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这一比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我市还会根据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建立人才投入逐年增长的机制。

  “十大工程”“十大品牌”中,对人才有着强吸引力的政策比比皆是。

  “梧桐引凤工程”,对引进的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奖励别墅一套和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100万元,每月给予10000元的津贴补助;“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杰出人才奖励高级公寓一套和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50万元,每月给予5000元的津贴补助。奖励的住房先免费居住,服务期满5年后可办理房产过户手续。目前已经有多套人才别墅和高级公寓“名花有主”。

  注重面向全球招才引智,也注重面向本土培育提高。我市继续深入实施“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树立本土人才标杆。截至目前,已成功培养8批181人次。同时,进一步深化这项政策,“优中选精,精中选尖”,在全市拔尖人才中选出9名佼佼者并授予“东江学者”称号,每年给予10万元的科研工作经费支持。拔尖人才在培养期内取得了丰硕成果,多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省级奖项。

  惠州的人才政策广受海内外人才好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惠州皓赛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家孙敬玺认为,惠州的人才政策覆盖面广、考虑长远,对人才的支持不仅仅是“扶上马送一程”,更关注人才今后的成长与长期的发展,这一点对于人才来说很有吸引力。

  截至目前,全市引进培养国内外院士7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千人计划”15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博士721人,硕士10624人,副高以上职称人才7694人,海外和留学人才1398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百万。

  人才服务

  优化人才服务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创新创业,需要平台;人尽其才,需要舞台。近年来,我市高标准、多元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人才发展有力支点。深入实施“平台构建计划”,发挥“六区联动、政策叠加”优势,大力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和环大亚湾新区,集聚了大量高端创新要素,为人才大展拳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可以说是在惠州大展拳脚的高层次人才典型代表。惠州为纪红兵建立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给予了场地、经费、设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纪红兵带领的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申请专利158件,授权52件;建立6个省市级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17个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14个中试基地和1个产业化基地;孵化企业7家。

  吸引人才靠硬政策,留住人才靠软环境。我市不断优化人才服务,在全市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创新人才服务理念,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以“双创助理”“金融天使”“生活保姆”的身份,为人才创造安居乐业的软环境,提供“极简审批”“时间倍减”等优质服务,深化“首席服务官”等措施,派遣专人为人才创办企业提供服务,全面提升人才创新创业效率,受到人才广泛赞誉。

  在考察了国内诸多城市的创业创新环境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弭永利最终选择来到惠州,把自己的科研项目——— “离子液体的开发与生产项目”落户大亚湾区进行研发孵化及产业化。

  “在惠州,贴心的保姆式服务让我倍感温暖。仅仅一个工作日,我就办好了公司注册的手续。”弭永利说,“硬政策加上软服务,惠州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人才生态,对于渴望起步的创业人才来说,这里就是一块孵化梦想的宝地。”

  人才投身创新创业,艰苦和风险的背后,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作保障。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乐为人才当“保姆”,不断完善各类生活服务,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问题,让人才在惠州安居乐业,大展拳脚无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畅通服务高层次人才的“绿色通道”,惠州还建设涵盖人才服务、引进、培训、交流、成果展示和档案管理等功能齐全的人才服务大楼,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构建“一口受理、全程代理、一站办结”的服务机制。该大楼将于近期竣工。

  柔性引才

  “借脑留智”盘活人才资源

  去年,来惠州参加首届科交会的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与惠州硕贝德公司共建诺贝尔奖工作站。乔治·斯穆特说,自己经常把研究的物理学运用到生活各方面,愿意和硕贝德公司共同研发移动终端体系。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人才抢夺战”的趋于白热化,全国各地对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市不断深化柔性引才机制,通过与院士合作设立工作站或研究机构等方式,进一步盘活人才资源。

  近年来,惠州通过实施柔性引才机制,“牵手”了多名院士。

  5月11日,8位院士齐聚惠州,一场以“智能与网络:前沿问题与应用”为主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在惠州举行。众多专家和学者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为惠州投身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工厂落户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中科高能锐新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揭牌成立,将为惠州大科学装置建设提供高端技术设备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经理陈和生表示,两个大科学装置将给惠州带来一大批科学家,推动惠州创新研发。

  今年3月,惠州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成善签约共建南方地热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王成善说,项目将打造一个平台、聚集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研发一批创新成果、形成一个新产业,为惠州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对于高层次人才紧缺的惠州来说,这样的“借脑留智”柔性引才机制,有利于顶尖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避免了人才因身份改变、搬迁、子女教育、工作生活环境变化而遇到诸多不便,有效解决了本地顶尖人才短缺的问题,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才政策

  我市每年用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将达10亿元,约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

  人才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以 “双创助理”“金融天使”“生活保姆”的身份,为人才创造安居乐业的软环境

  柔性引才

  “借脑留智”盘活人才资源,通过实施柔性引才机制,“牵手”多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