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工商财税   竞价医疗广告“借尸还魂” 媒体:企业价值观出了问题

竞价医疗广告“借尸还魂” 媒体:企业价值观出了问题

发表于:2018-05-02 关注 

竞价医疗广告“借尸还魂” 媒体:企业价值观出了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以为,在“魏则西事件”过去近两年后,在网上搜索疾病名已不再危险,可事实却狠狠地打了我们的脸。

  近日,据媒体报道,虽然在电脑端的搜索引擎上搜很多疾病关键词,已没有任何广告,但在移动端应用上,搜索结果排名的前几个,却往往是医院广告。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忽悠搜索者到医院就诊,并想方设法掏他们兜里的钱。

  许多人想不到,在2016年魏则西事件引发巨大舆情危机后,那些互联网医疗广告乱象虽然从PC端消失了,可战场转到了手机移动端;移动端跟网站奉行的是“双重标准”,搜索同一个疾病名称的结果大相径庭。

犹记得,魏则西事件揭开存在已久的互联网医疗广告乱象的“盖子”后,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委入驻相关企业进行调查,企业宣布对医疗广告进行整改,整改措施包括“改变过去以价格为主的排序机制,改为以信誉度为主价格为辅的排序机制。”

  但竞价医疗广告和在线医生无资质等乱象,在移动端“马照跑、舞照跳”,说明牛皮癣式广告在搜索引擎这根“电线杆”上仍未消弭。把没有抑郁症的患者随便说成是“中重度抑郁”……这些虚假医疗广告和坑害病人的景象,将网络另一端的病人带到坑里。

当那些从弹窗中随意跳出来、压根不懂医学的客服,能够在掌握了海量用户数据后建立的智能画像的指引下,根据访客的兴趣点进行个性化的话术调整,增强代入感和针对性;当搜索入口出现的竞价排名广告,以整形、减肥软文的方式出现在“信息流”“社群”等载体中,很多患者恐怕只能是更具蒙蔽性的精准坑蒙之下的待宰羔羊。

  这也表明,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是违规操作的“滤镜”,从“大数据杀熟”到人工智能帮某些医院“开发病人”,技术用错了地方,也可能变成害人工具。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企业价值观出了问题。

  对于竞价排名为虚假医疗宣传提供渠道的乱象,有关部门当然应加强监管,特别是将监管触角往移动端延伸。而对于涉事搜索引擎企业而言,也该反思:如果一些“装睡”者连“魏则西事件”这样的悲剧都唤不醒,他们还有多少市场信誉可以用来透支?


如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删除